二手挖机揭秘二手工程机械市场时代大变迁
二手挖机揭秘二手工程机械市场时代大变迁
二手工程机械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处于启蒙阶段,二手工程机械进口门槛较低,国内二手工程机械市场主要是进口二手设备,国产设备交易量极小。
1998年 国家调高二手设备进口门槛,实施重大装备安全保卫战
2000年以后 国内二手设备市场逐步发展,个人交易行为增加
2003年前后 国内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界呼吁建立规范的二手工程机械市场
2003年8月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进口旧机电产品检验监督管理办法》
2005年 由于缺乏相关行业标准,二手设备用户在购买旧设备时只能依靠设备管理标准来判断二手设备的质量
2006年 商务部对外公布首批拥有旧二手装载机进口销售资质的企业名单
2006年3月 国内第一批二手二手装载机评估师诞生
2007年1月 商务部和劳动部授权的第一批国家级旧货鉴定估价师正式诞生,其中机械方面7人
2007年 国家首个二手设备流通技术要求意见稿出台……
2007年7月18日,在中国旧货业协会和全国设备租赁及二手设备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规范二手设备流通秩序、建立二手设备流通标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国际二手货标准委员会、工程机械制造商和租赁企业在内的多方参与者参加了本次论坛。二手工程机械市场的规范化行动再次提速!
多个群体关注
巨大的市场需求最终造就了工程机械行业购销两旺的良好业态,尽管在2004年前后,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全行业曾经遭遇过短暂滑坡,但整体影响甚微。实际上,这种影响不仅仅停留在新产品市场层面,更多的则表现为对整个工程机械行业新产品销售背后潜在市场的挖掘,即租赁和二手设备市场。
我国工程机械租赁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由于全行业对此缺乏足够的认知,长期以来整个行业始终未能取得长足发展。2004年,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银行银根紧缩,中小型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设备自主配置的可能性突然降低。此时,原本处于沉寂状态的工程机械租赁业务逐渐以其两权分离的优势站了出来,一方面有效地帮助用户解决了设备购置资金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制造商拓宽了新的业务渠道。据统计,到2004年底,全国注册的中小型租赁公司约1万家(含其他行业),中外合资租赁企业40多家。在北京,仅塔式起重机租赁企业就多达300余家。在融资租赁方面,目前我国大致有三类租赁企业,其中由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16家,商务部监管的内资融资租赁公司(试点)24家、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融资租赁公司60多家。
此外,还有1 000多家内资租赁公司。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设备经营型企业和专业租赁企业参与租赁事业以外,制造商的加入更是惹眼。2002年以后,除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国内知名工程机械制造企业陆续建立自己的租赁公司外,国外企业如卡特彼勒、马尼托瓦克、小松等也陆续开始介入融资租赁业务。从全球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来看,融资租赁业务开展的成功与否与当地二手设备市场的健全与否直接相关。反观国内二手工程机械市场,似乎并不如人意。由此,建立完备的二手设备市场机制成为融资租赁企业的共同呼声。与此同时,国内部分大型施工企业也希望使自己的旧设备实现顺畅的市场流通。
国内二手工程机械市场交易量的迅猛增长同样有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功劳,据海关数据统计, 1998年全国进口二手二手装载机总量仅为几千台,而目前全国每年入境的二手二手装载机就超过2万台,相当于国内二手装载机年销售总量的1/3,二手工程机械市场需求之大可见一斑。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也陆续建立了一批二手工程机械市场,如西北二手工程机械交易市场、北京宝联达工程机械交易市场等。很多代理商、甚至制造商也开始了二手设备业务的拓展之路,如卡特彼勒、小松就推出了经厂家认证的二手设备。国内制造企业也开始自主或委托代理商进行二手叉车设备业务拓展,尽管规模有限,但势头强劲。
BACK